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提出:“课程固由于劳动行为,却需在劳力上劳心。”乐至县第二幼儿园在深研此劳动理论的基础之上,大胆尝试与创新,精心开辟了开心农场、开心牧场等劳动教育环境,以真实的田园生活作为劳动教育的平台,拓展和丰富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资源,让幼儿体验劳动,拥抱自然,提升劳动素养,开启心智。
顶层设计与思考,凸显劳动价值
幼儿劳动教育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天然材料、粗加工材料、废弃物品等,通过体验、构思、设计、制作而进行创作的创造性劳动活动。乐至二幼的劳动教育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,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、自主性,让幼儿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主动权,有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机会,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、劳动,涵养积极的劳动态度,发自内心地尊重劳动。
为了让幼儿养成勤于劳动的态度,改变机械、枯燥、乏味和无目的的参与,乐至二幼依据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对劳动品质的关注以及幼儿园劳动的特性,结合儿童活动的属性,打造了开心农场、开心牧场、藕田、稻田4个基地,分别以种植果蔬、藕田、稻田,饲养小动物为主要劳动内容,让幼儿从直接经验中建构劳动的意义,提升劳动积极性,同时培养幼儿感受欣赏、构想设计、作品制作以及创造表达等能力,通过劳动行为开启心智。
为了在劳动过程中调动思维,让幼儿达到思考和引发创造的目的,乐至二幼确定了10余类劳动:种植果蔬包括种油菜、花生、萝卜、生菜、韭菜、甘蔗等,种植藕、水稻,养蚕,饲养兔、鸡、鸭、鹅、黑山羊等小动物;劳动工具包括小铲子、小锄头、小水壶、小箩筐等,帮助幼儿获得完整且成体系的劳动经验,在横向上相互联系、全面整合,在纵向上体现顺序联系,从而实现幼儿能力的新发展。
乐至二幼及时对劳动教育的环境进行了调整,以激活幼儿自主劳动的愿望,让幼儿先乐于劳动,再勤于劳动。比如,根据幼儿的喜好和果蔬的生长时令,种植不同的蔬菜、瓜果,让幼儿始终保持劳动的新鲜感;增加劳动工具使用方法图示;增加幼儿劳动作品及劳动过程精彩照片展示的上墙率等。
实施过程与方法,凸显劳动素养
乐至二幼非常注重幼儿劳动意识、劳动习惯和劳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,帮助幼儿建构整体性的劳动素养。经过对幼儿劳动的反复实践和探索,乐至二幼明确了劳动实施流程:动机 分配 过程 应用等。该流程凸显了以下3个原则:
第一,注重幼儿的劳动兴趣,调动幼儿的劳动动机。乐至二幼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放在第一位。动机主要源于3方面:一是幼儿自发产生的,比如幼儿对萝卜、小兔、蚕等感兴趣,他们会对这类劳动有天然的亲近感;二是教师预先设计,可分为利用环境和创设氛围两种方式,这是对前者的必要补充,保证了幼儿发展的平衡;三是师幼同构。随着田园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,孩子们每次参加田园实践都很激动,人数也多,导致每天都有不少农作物被不小心踩伤或踩死,于是,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商量出分批次去田园实践基地的解决办法。良好的动机将直接影响劳动开展的效果。
第二,注重幼儿的心理变化,适时调整劳动进度。考虑到既要兼顾儿童活动的整体性,又要提高劳动的实效性,“开心农场”按班级划分区域,主要为果蔬种植区。种植区的每一块责任田都标有班级、果蔬名称。除了预设的劳动外,教师持续追随幼儿的兴趣,时刻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变化并随时调整。
第三,注重建立劳动资源库,构建“教师 幼儿 家长”共同体。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关联越大、距离越近,就越能引发幼儿的兴趣,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学习也就越有成效。因此,乐至二幼构建了“教师 幼儿 家长”共同体,包括教师、保育员、保安、保健医生、厨师、司机、家长、社区中的其他人等,都是陪伴幼儿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库。
评价方式与手段,凸显劳动质量
有效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从而提高劳动质量。乐至二幼的劳动评价方法主要有:作品分析法、行为检核法和图片记录法。
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劳动作品,如书法、绘画、工艺品等,来了解幼儿的能力、倾向、技能、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。幼儿的劳动成果丰富,常见的有摄影、绘画、泥塑、书法、渲染、印染的半成品等。比如,一堂大班的美术活动“各种各样的树叶”,孩子们以前画的都是千篇一律完全铺展开的整片叶子,经过长期深入田园劳动的亲身观察实践后,他们的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想法,有的孩子画出了所观察到的被虫子啃过的残缺树叶,有的孩子创作出一片片蜷缩着的没有长大的树叶,有的孩子则画出刚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独特颜色。
行为检核法是在观察行为的同时做出评价。用行为检核法可以清楚地评价幼儿的行为发展水平、行为出现的次数等,以便开展后续的动作指导和能力提升跟踪。比如,种植区设有雨水收集池,孩子们利用收集的雨水对果蔬进行灌溉,强化了孩子们的节水意识。鼓励幼儿自主查阅资料,了解自己种植的农作物何时进行播种、浇水、施肥、捉虫等相关活动,培养孩子们的规划意识。在田园实践活动中,鼓励部分不爱说话的孩子大胆地和老师、同伴们交流自己的想法,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。
图片记录法是将幼儿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的、真实的记录,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,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。比如,将插秧、收割水稻、打谷子等摄影图片上墙展示。在下田劳作中,幼儿亲身感受到了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深刻含义。通过饲养小动物,观察其生长过程,给小动物取名、和它们做朋友,学会了关爱、保护小动物。山羊和母鸡等需要孩子们放出笼子自由活动,然后再寻找它们回家。这些精彩的图片能帮助教师观察、了解幼儿在劳动中心理、动作、情绪等多方面发展情况,抓住有意义的实例,就事件本身进行分析和追踪。
乐至二幼巧用特色劳动教育,引导幼儿对田园劳动进行计划、发明和观察,激活了幼儿的激情和思维,开启了幼儿心智。通过劳动,幼儿由不成熟走向成熟,由个体走向群体,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大课程的背景之中,将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涵同课程理念相互融合,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园本课程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,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