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管理监测平台中“双减”统计:家长和学生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调查情况,乐至县应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家长总数14717份(应填写问卷总数按学生总数的30%计算),实际填写26934份,全县学生满意度占比为97.37%(其中非常满意53.55%,比较满意43.82%),家长满意度97.45%(其中非常满意53.83%,比较满意43.62%)。
资阳市乐至县明确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主责,结合县域实际,规范校外培训、丰富课后服务、强化五项管理,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。
一、强化监管,多讲纪律
加强督导考核。县教体局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,加强督导考核。县教体局相关股室对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开展联合检查,确保课后服务工作严谨、规范进行。
严明纪律。为促使全县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落地落实,县教体局明确规定了“7个严禁”红线:一是严禁学校违背学生、家长意愿强制推行学生课后服务;二是严禁学校擅自提高收费标准;三是严禁挪用课后服务经费;四是严禁借课后服务之机违规办班、违规补课、乱收费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等;五是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,或以培优辅差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;六是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,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将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;七是严禁在编在岗教师借课后服务之名,办校外辅导班或到校外辅导班兼职,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和个人,一经查实,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
二、强化公益,多讲普惠
强化公益。推行课后服务“5+2”模式,结束时间不得早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。安排学生完成课后作业,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,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“补课”;传承优秀文化,加强传统美德、国学经典、革命传统、传统节日、传统体艺、乡土文化教育;安排学生开展体育、艺术、科普、娱乐游戏、自主阅读、拓展训练、社团兴趣活动和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。结合学校实际,课后服务内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,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,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、体艺活动和作业辅导等活动。
多讲普惠。学校负责具体实施课后服务工作,根据学校实际和师资条件,原则上以年级、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。学校要落实专业老师进行辅导,学校行政要参与指导和管理。将艺体、科普及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与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统筹安排、合并开展。
三、强化统筹,多讲实效
强化统筹。成立“五项管理”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负责中小学生“五项管理”工作的领导、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,召开全县“双减”和“五项管理”督导工作培训会,县教体局、城区学校、8个责任区教育督导组等相关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,落实50余名联校人员指导各中小学校按照“一校一策”建立完善“五项管理”实施方案,线上线下向学生及家长广泛宣传“五项管理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发放告知书7万余份。
作业管理。各校根据实际制定完善作业管理制度,加强规范作业来源、科学设计作业、合理布置作业、统筹作业总量等全过程管理。引导教师基于课程标准,进一步加强作业与备课、上课、辅导、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性设计,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,提高作业针对性。严格规范作业批改。作业总量要控制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小学3-6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,初中不超过90分钟;周末、寒暑假、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时间总量;学校要加强个性化辅导,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,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、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。严禁课外培训机构布置作业。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。
睡眠管理。要求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应达10小时,初中生9小时,高中生8小时。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:20;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:00;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:00。家校社协同,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,提供健康的睡眠环境,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。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,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,切实保障孩子身心健康。
手机管理。各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,建立学生手机校园内统一保管制度,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、方式、责任人,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。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、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方式,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。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。家校协同共育。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、班团队会、心理辅导、家长会、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,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,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,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。
读物管理。严格执行《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》。坚持各类进校园读物切实做到“凡进必审”“凡荐必审”,“供货渠道正规,图书来源可靠,采购流程规范,切实保证质量”,各校定期更新图书,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。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、图书柜、小书箱等,方便学生阅读,丰富阅读体验。
体质健康管理。狠抓体育教学质量。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。合理安排学生校内、校外体育活动时间,各1小时。开启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学校体育教学模式,让每位学生掌握1—2项运动技能,构建完善的“校内竞赛、校级联赛、选拔性竞赛”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。建立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他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,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,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,提出推进措施,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。